跳到主要內容區

班所簡介

【多元文化教育碩博班】沿革

  • 多元文化教育碩博班的宗旨乃在於文化研究的基礎上發展教育研究。也就是將文化的多元情境視為研究的前提,並對其中隱含的單一文化霸權進行批判與改革。因此,本班的學術精神在於對現有文化進行解構與重建,因此注重批判性與創造性。
  •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創立於1996年8月,當時設立於花蓮師範學院,是台灣高等教育系統中同性質研究所的首次創立。2003年8月成立博士班,旨在建構本土多元文化教育理論,並進一步與國際學術接軌。
  • 2005年8月,花蓮師範學院改制為花蓮教育大學,內設教育學院。隨後於2008年8月花蓮教育大學與國立東華大學合併並更名為花師教育學院,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因此隸屬於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。
  • 2010年8月起,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與「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」整併,內設「多元文化教育碩士班」和「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班」各一班。
  • 2016年8月,「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」更名為「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」。
  • 2024年8月,「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」內的「多元文化教育碩、博班」停止招生,同時新設於花師教育學院內,定名為「多元文化教育碩博班」。

 

多元文化教育碩、博士班】特色

網址https://gpme.ndhu.edu.tw

特色及研究領域:

  1. 建構多元文化教育在地理論、方法與實作: 深入理解台灣多元族群與文化特色,據以建構多元文化教育在地理論、方法與實作。洞察多元群體教育經驗差異,透過批判機構化的教育、社工、心理和醫療建制之文化霸權,消除族群、性別與階級差異在教育領域之不平等及結構性暴力,發展兒童、少年與成人教育之主體性。
  2. 推動文化理解與批判、多元性別平權、公民參與及社會涵容的教育改革與社會重建:培養民主價值與實踐社會公義的教育工作者,理解不同社群的集體記憶與觀點,為社會尋找未來共生的可能。
  3. 重返人與土地家園多物種相依共生的倫理生態:解構以人為中心的知識論,發展全觀性的關係性思考,反身重看資本主義全球化與新舊殖民治理之解殖取徑與策略。
  4. 以全球視野、在地文化為主軸的多元文化教育實踐:結合全球化教育以及在地知識基金,培養批判性分析語言、權力、社會、文化及能動性關係的能力,並將多元文化素養帶入教育的行動實踐。

 

【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】歷任所長

任期

所長

85.8~86.7

宋文里

86.8~89.8

莊勝義

89.9~90.2

林坤燦

90.3~93.7

劉美慧

93.8~95.8

許添明

95.9~95.9

張德勝代理所長

95.10~96.7

黃宣衛

96.8~97.1

廉兮代理所長

97.2~99.7

張德勝

 

多元文化教育碩士班教育目標與出路:

多元文化教育碩士班 教育目標

多元文化教育碩士班 專業能力指標

  1. 培養從事多元文化教育學術研究的人才。
  2. 培養具備多元文化理解、溝通之教育實踐者。
  3. 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社會及文化實務工作者。
    1. 具備理解台灣多元族群文化、性別與社會階級差異之觀點。
    2. 具備理解不同類型的社會不平等現象、透視霸權運作模式的能力。
    3. 具備統整台灣社會現象與世界重要文化事件的素養。
    4. 具備從多元廣泛探索中尋找貫串與連結的素養。
    5. 具備與跨領域專業社群共同合作、參與社會與教育改革之行動能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班教育目標與出路:

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班教育目標

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班專業能力指標

  1. 培養具有文化研究視野與批判教育的學術研究進階人才。
  2. 培養具備跨文化對話的教育工作領導者。
  3. 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在地關懷的教育改革領導者。
    1. 具備多元文化學術研究的知識與對於族群、階級、性別等不平等處境之深度分析能力。
    2. 具備專業領域推動多元文化教育創新的能力與精神。
    3. 具備多元文化溝通、運用跨領域之資訊、傳達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之素養。
    4. 具備多元文化社群行動能力,主動發掘教育與社會革新議題,參與教育與社會改革行動。
    5. 具備運用跨國多元文化教育觀點,發展在地理論與實踐視角的能力。